2012/5/5

第四集的外傳

Edison大哥對第四集有些comment,剛剛對這點有個想法,把它寫下來吧。

我認為如果一個顧問公司真的要把APS導入做好,應該是我個人認為的「total implementation」方法。所謂total implementation應該要結合issue-based consulting以及package implementation兩大塊。

當客戶找上顧問公司時,他們其實是在找一個「solution」來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。前面也聊過,供應鏈的問題通常都是盤根錯節,並非單一事件造成(system thinking),所以首先應該要對於他們所遇到的問題,抽絲剝繭來找出所有相關的原因。如果是業務流程的問題,就需要客戶相關業務部門的人出來想辦法解決,而透過系統輔助執行改善後的流程。

一般的迷思是,因為系統導入的時程短,所以專案開始之後就開時急急忙忙的談to-be,而沒有做前面issue-based分析、改善的動作,而直接就使用者天馬行空的想像來設計to-be流程。結果到了驗證的階段,才發現不可行;因為流程上的衝突、問題沒有解決,而to-be的流程根本不符現實。

顧問公司所提供的價值應該是為客戶「解決問題」,而不是單純的「上系統」。但是有趣的是,系統廠商(或顧問)只關心功能符不符合、會不會需要客製很多;而業務顧問很多只看「策略」以及很高的「流程」,沒有看到作業面的實施。而且系統與業務顧問們,自古文人相輕,互相看不起;鮮少看到成功合作的案例。

但是回來看客戶的需求,他們是需要外力來幫忙解決問題的,而單只有系統或業務,根本沒辦法幫他們解決問題。所以買了業務顧問的服務,他們覺得只拿到一本厚厚的報告;買了系統卻又沒辦法實用,搞到三方面都灰頭土臉。

我心裡理想的「total implementation」作法,是由一群有系統概念、知識的業務顧問與具備業務分析手法、了解業務內涵的顧問們一起,與客戶一起由問題的了解、分析,找到真正的原因與解法,然後看看如何透過系統來輔助執行,並透過量化的衡量來檢視成果。或許這不是新的想法,很多公司也「號稱」是這樣做,但成敗還是在「人」,因為有系統概念與知識的業務顧問不多,而很多系統顧問也不去了解業務內涵,所以都還是一人一個調,各唱各的調。

所以一句話,「知易行難」。


沒有留言:

建置智慧企業的挑戰:問題與資料的考量

智慧企業的精髓在於如何運用資料回答問題 (決策與行動)。因為機器學習、大數據...等等變成顯學之後,很多企業投入資源學習、鼓勵員工學習相關技術,然後要求員工內部提案或是找外部廠商、顧問來討論、聽取案例,期望找到智慧企業的銀子彈 (silver bullet),甚至採購一些軟體...